瓷砖背胶是一种常见的界面处理材料,但对其认知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是关于瓷砖背胶的五个常见误区,通过优化认知,可以提高对瓷砖背胶的正确理解,正确使用方式,以及对瓷砖铺贴系统的认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将瓷砖背胶视为普通胶品。
瓷砖背胶不同于传统胶品,尤其是液体型背胶。由于现代瓷砖尺寸越来越大且吸水率较低,传统粘结材料很难牢固粘结这些大尺寸低吸水率的瓷砖。因此,瓷砖背胶通过对低吸水率瓷砖背面进行界面处理,增加瓷砖粘结剂与瓷砖之间的粘结力。从功能上讲,瓷砖背胶属于一种界面处理材料,而非普通胶品。
误区二:认为液体型瓷砖背胶越粘手越好。
许多人在判断液体型瓷砖背胶质量时,习惯将其刷在瓷砖背面,并等待干燥后用手触摸,认为越粘手的背胶质量越好。然而,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与实际测试数据和实际应用效果相反。背胶越粘手,其粘结力越低,而在高温、高湿等实际应用中,瓷砖脱落的概率也会增加。
误区三:将液体型瓷砖背胶用作墙面基层处理剂。
在使用液体型瓷砖背胶时,有些地区习惯在瓷砖背面刷背胶之外,还在卫生间防水前在墙面刷一遍瓷砖背胶以加固基层,甚至在防水层表面刷一遍瓷砖背胶后再进行瓷砖铺贴。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增加了两道额外的界面层,从而明显增加了整个瓷砖铺贴系统的安全风险,导致瓷砖空鼓和脱落的概率大幅增加。因此,瓷砖背胶不能在墙体上使用,以降低系统的风险性。
误区四:使用瓷砖背胶后可以不使用瓷砖胶进行铺贴。
在瓷砖背胶推出市场初期,许多企业在宣传中声称使用瓷砖背胶后,不再需要瓷砖胶,即可铺贴玻化砖等低吸水率的瓷砖。这种错误的市场引导,再加上利益驱动,导致许多使用者在使用瓷砖背胶后,直接使用水泥砂浆或廉价的瓷砖胶中掺入水泥进行铺贴。这种铺贴方式会由于体系收缩过大,增加瓷砖脱落的风险(详细分析请参阅《瓷砖铺贴系统—瓷砖空鼓脱落原因分析》一文)。
误区五:使用瓷砖背胶时可以额外添加水。
很多使用者错误地认为,在使用瓷砖背胶时额外添加水不会影响效果,还可以增加施工面积,降低施工成本。然而,这种错误的使用认知会导致使用者在施工时向瓷砖背胶中额外添加水以稀释背胶,从而降低了单位面积上有效成分的含量,减少了背胶的有效锚固点,降低了瓷砖背胶的界面处理效果,增加了瓷砖脱落的风险。
总结:
瓷砖背胶一直备受争议,但一个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工艺和人员等。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问题就否定一个产品,而是需要系统、客观、全面地看待整个系统的问题。因为单一的解决办法无法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 2025-10-10
青龙防水实战干货:3个步骤让防水不再返工! - 2025-10-10
不会拍短视频,你的补漏生意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 2025-10-10
还在为房屋漏水维修烦恼?一个小程序帮你轻松搞定! - 2025-10-10
人口流动背后,防水维修市场的商业新机遇 - 2025-10-10
防水行业的价值投资:用时间和专业沉淀“滴水不漏”的财富 - 2025-10-10
做防水与投资之道:慢就是快,平凡即非凡 - 2025-10-10
防水维修的“天价”背后:技术稀缺才是真正价值所在! - 2025-10-09
搞工程的老板都快干不下去了,他却靠修漏水半年翻身——这行当真有那么香? - 2025-10-09
6个月从工程亏空到签88万大单:“防水补漏培训+加盟”选对了,翻身就这么快 - 2025-10-09
选对防水品牌,等于创业成功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