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废渣点成能源黄金,中国用一把灰点亮了未来。”
这团火,烧在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不在海边,不靠江河,也没有轰鸣的冷却塔。它安静地运行着,核心温度高达700℃,却只用不到四个大气压的系统压力维持运转——比家里的高压锅还温和。它烧的不是铀,不是煤,而是过去被当成放射性废料堆在尾矿库里的“灰色粉末”:钍。

十一月一日,中国科学院宣布,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成为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入堆的熔盐堆。这一刻,不只是核能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能源格局的重构。而我作为一个在建筑防水修缮行业深耕28年的老炮,看到这条新闻时,内心竟涌起一股熟悉的共鸣: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吗?把别人眼里的“麻烦”变成“资源”,把被忽视的“隐患”变成“价值”。

从“漏水点”到“能源源”:被低估的资源,才是真正的宝藏
在我们做防水的圈子里,常有人说:“漏水哪有不修的?”可现实是,很多建筑的渗漏问题,一开始都是小毛病,没人重视,最后演变成结构性破坏,甚至危及安全。我们青龙团队这些年走南闯北,处理过成千上万的渗漏案例,发现一个规律:真正致命的,往往不是大裂缝,而是那些被当成“小问题”的毛细孔道和界面脱粘。

就像钍,过去在稀土开采中,每挖1吨稀土附带0.4吨钍,都被视为需要额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堆在矿区角落,既占地方又花钱治理。可如今,这堆“废渣”摇身一变,成了国家能源战略的“压舱石”。我国钍储量超140万吨,占全球近四分之三,仅包头白云鄂博矿的探明储量就足够全国用上两万年。
这让我想起我们在广西处理的一个旧改项目。一栋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外墙常年渗水,居民苦不堪言。开发商最初只想简单刷层涂料应付了事,但我们坚持做系统性排查,结果发现是女儿墙与屋面接缝处的微小开裂,加上保温层空鼓,形成了“虹吸通道”。我们用高渗透环氧注浆+柔性密封+外露型耐热红橡胶防水层三重防护,彻底解决了问题。后来业主感慨:“早知道这么小的缝能搞出这么大麻烦,早就该认真修了。”

资源也好,风险也罢,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别人眼里的废料,可能是你未来的燃料。
安全是最大的成本:从“被动防御”到“本征安全”的思维跃迁
传统核电站最怕什么?怕断电、怕缺水、怕冷却失效。一旦冷却系统出问题,堆芯温度飙升,就可能引发熔毁。所以它们必须建在海边或大江边,靠源源不断的水来“续命”。这就像我们做建筑防水,过去很多工程靠“多层堆叠”“厚涂重防”来追求安全感,结果材料之间粘接不良,反而形成新的渗水路径。
而钍基熔盐堆完全不同。它采用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常压运行,系统自带“停电即停堆,凝固即封印”的非能动安全机制。一旦失电,熔盐自动流入地下储罐,三分钟内凝固成玻璃态,把放射性牢牢锁住。这种“本征安全”设计,从根本上杜绝了严重事故的可能性。

这让我想到我们推广“再造防水四合一”系统的初衷。很多传统防水做法是“防水层+保护层+找平层+基层”分开施工,工序多、界面多、隐患多。而我们的四合一系统,通过材料一体化设计,实现“粘结、防水、抗裂、耐久”一次成型,减少施工环节,降低人为失误风险。就像熔盐堆一样,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层层补丁,而是从设计源头就杜绝风险的发生。

我们有个华北经销商,以前做屋面维修总被客户投诉“修了又漏”。后来参加了青龙防水补漏学院的实操训练营,学会了系统化诊断和一体化施工方案,现在回头客率超过70%,年收入翻了三倍。他说:“以前是哪里漏补哪里,现在是看整体系统,提前把隐患掐灭。”
高温赋能:从“单一发电”到“能源生态”的跨界融合
钍基熔盐堆的另一个颠覆性优势,是它的高温输出能力——可达700℃。这不仅可用于高效发电,还能驱动高温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供热等多元应用。在武威实验堆外,一条银色管道正将余热送往制氢装置,每小时可产200公斤绿氢,电解效率比常温路线提升40%。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正在推动的“建筑修缮+城市更新”综合服务模式。过去,防水只是建筑工程的一个环节,但现在,我们把它放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里去思考。比如,我们在某市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做了外墙防水保温一体化升级,还结合结构补强、GRC装饰构件更新、屋面光伏预埋等,打造了一个“防、保、固、美、能”五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单一功能的产品,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系统级的能力,可以创造一个生态。
就像我们开发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原本用于桥梁加固,现在也被用在高端住宅的阳台改造、幕墙支撑、甚至艺术景观中。它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一条产线能服务多个场景。这不正是“高温熔盐”的思维吗?一种能源,多种用途,最大限度释放价值。
国产替代:从“卡脖子”到“自主链”的硬核突围
熔盐堆最大的技术难题之一,是材料腐蚀。高温氟化盐对金属的腐蚀极为剧烈,美国当年的实验堆管道三个月就报废。而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镍基合金GH3535,在堆内运行一万小时后腐蚀深度仅一根头发丝。关键元素钼、铌全部来自国内矿山,真正实现了供应链自主可控。
这让我深有感触。早年我们做防水材料,很多高端助剂、树脂都依赖进口,价格贵不说,还经常断供。后来我们投入研发,组建博士硕士团队,联合高校攻关,陆续开发出“全能防水胶”“砼1号”“耐久水凝胶”等自主配方,不仅性能达标,成本还降低了30%以上。

现在,我们青龙集团在全国布局三大生产基地,年产防水卷材3000万㎡、涂料3万吨,UHPC/GRC制品60万㎡,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到施工的完整产业链。我们还成为人社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自评机构,可以自主培训防水工、装饰装修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真正实现了“人才—技术—产品—服务”的闭环。

能源自主,从“靠天吃饭”到“自建粮仓”
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70%,而钍基熔盐堆一旦成熟,燃料自给率可达100%。这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是战略安全的保障。它意味着,中国可以在内陆、沙漠、高原建设核电站,不再受制于沿海选址和海运风险。
这让我想起我们帮扶的某县夫妻创业项目。他们原本在工地打工,看到新建工程越来越少,想转型做防水维修但不敢下手。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一区县市一代理”的加盟政策,配套材料供应、技术培训、营销获客支持,半年内就接了十几单,买了车,还在县城买了房。他们说:“以前是靠老板给活干,现在是自己有技术、有品牌,不怕没生意。”

真正的自由,不是有多少钱,而是有没有选择权。
个人感悟: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让天下建筑不漏水。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需要28年的坚持,需要上千个案例的打磨,需要一次次在暴雨中抢修的经验积累。今天看到中国用“废渣”点亮“能源灯”,我忽然明白:无论是盖房子,还是搞能源,最宝贵的不是资源本身,而是看待资源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怕难题,怕的是看不到问题的价值。不怕技术难,怕的是没有攻坚的决心。不怕创业苦,怕的是半途而废的犹豫。
中国用一把来自尾矿库的灰,点亮了第一盏“钍灯”。而我们,在每一个漏水的角落,也在点亮属于普通人的“安心之光”。能源可以自主,生活也该自主。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也没关系。

[宋叔聊商业持续输出防水维修创业,获客,材料,技术,方案培训的干货,喜欢可以点个关注,收藏、转发]
#防水补漏培训机构哪家好? #防水补漏培训都教什么内容? #防水维修加盟 #青龙防水招商 #防水材料招商
- 2025-11-05
令人震撼的苍蝇 - 2025-11-05
中美'七年之痒':从颐指气使到平起平坐 - 2025-11-05
中国钍堆横空出世!彻底改写全球能源格局的 “自由密钥” - 2025-11-05
【创业避坑指南】加盟防水品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青龙”? - 2025-11-03
父子三人干防水,青龙见证他们的“防水传奇”! - 2025-11-03
从飞行器创新大赛看防水行业人才培养:实战是最好的老师 - 2025-11-03
复盘2025年最奇葩的商业模式 - 2025-10-31
如果你变成了人,你最想干什么?—— 防水人的 “血肉之躯” 与创业修行 - 2025-10-31
掉砖空鼓?99%的原因都在这一步!师傅们,这个细节千万别忽视! - 2025-10-31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想上班”?这才是2025年普通人逆袭的真正出路!


